寫給中國時報的公開信 李拓梓 莊翰林 李明育 夏雯震 |
|
寫給中國時報的公開信 致中國時報的編輯先生女士: 很遺憾提筆寫這封信,動筆之前我們一直在想,若是今天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貴報以足夠的篇幅表現出為昨天錯誤的報導致歉的誠意,那麼,我們也願意不動手進行這樣嚴肅的譴責工作。可是,怎樣的致歉,其實的確很難彌補貴報損失的公信力與對林醫師親友、家屬的傷害。首先要聲明的是,我們誠心的想給貴報一些建議,無意與貴報對抗,也無意因為怒吼或者叫囂的態度而損失與貴報理性商榷的機會。貴報是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也曾經數度當選台灣大學生心中最信任的媒體,但是近一陣子貴報的表現,在許多讀者心中實在沒有資格承擔這樣的加冕。 今早,高雄長庚的林永祥醫師走了,貴報一掃日昨登在頭版頭條的大篇幅,只是讓他輕輕的在電子報的跑馬燈上一閃即逝,再附加一則小小的本報啟示,試圖彌補昨日的疏失。我想林醫師的家人與朋友應該很不堪,因為在貴報的報導裡,林醫師應該昨天凌晨就過世了,如此,貴報一個未經查證的失誤報導,又以如此之大的篇幅刊出,著實傷害了許多人的心情。我們非林醫師親故,但我們不禁想到,多年前,我們曾如此信任貴報,而近幾年來貴報卻不斷磨蝕讀者如我們對一個主要媒體的信任與期待。 從前天開始,貴報以「阿扁為何不戴口罩?」作為頭條,我們即已經瞠目結舌。總統戴不戴口罩,當然不是不能討論的議題,但是,以頭版頭條和幾進譴責的標題來處理這則新聞,是否有違貴報一直以來中立客觀的目標和想作為一份質報的精神?您當然可以回答我們,報紙本應有立場而有深度,我們相信,因為這也是我們願意同意的信條。其實我們也清楚的知道,貴報對陳水扁先生一直無甚好感,但這並不重要,對人的好惡不是我們批不批評貴報的主因。 但是編輯先生女士,您記得在兩千年總統大選前後,貴報一夕之間注意到陳水扁先生可能當選總統,而將關於陳水扁先生的新聞移到前幾版的事情嗎?還有,在前一陣子美國對伊拉克戰爭時,貴報的小社論有時反戰,有時不反戰的狀況嗎?還有,中鋼董事長郭炎土的下臺,若要相較貴報在郭炎土上台時對他的報導,郭先生恐怕會感慨萬千。還有很多,貴報以為的「中立」轉彎,讓我們以為貴報和對手報《蘋果日報》對民意的敏感度不相上下,常常可以在立場上彈性調整,並非您所可解釋成「立場而有深度」。也就是說,貴報在立場上給民眾的印象可能是「較中立」,但也較常來個變色大轉彎。 貴報的立場,通常會在處理兩岸問題時突顯出來。我們之中有人曾經就「一邊一國論」做過貴報和對手《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在一週內相關新聞的質量分析,發現當時貴報所創造的情狀與事實有很大的落差,不斷給民眾美國非常不滿,中共非常生氣,而政府宣示的做法是決策混亂的與向獨立靠攏的,並且受到民間激烈反對。這與事實狀態是美國隨即邀方康寧祥與吳淑珍、中共有節制的批評後指出三通談判不受政治影響,與政府隨即推出一連串烽火外交與再三宣示大陸政策不變,民間仍有超過或五成的民眾支持一邊一國論事實明顯不相符。 且當時貴報用了很多不恰當的新聞標題比如「美已有立場?蔡英文:言之過早」(貴報慣常的做法,先用問號再加以否認,使民眾視覺焦點停在問號以前)或者「扁談話逢週末,華府表面平靜,內部運作卻十分忙碌」(我們無法理解貴報華府特派員並非華府官員,何以了解華府的內部運作?)、「中共官方、新華社至今靜悄悄」(感覺很期待中共官方的反應)、「接近陳總統高層人士:一邊一國論 純屬擦槍走火 強調並非規劃中的既定政策 國內外強烈反應出乎扁意料之外 國安系統研判整體情勢不像「兩國論」時危急」、「總統開講 黨政系統看著辦?主權對等論 民進黨中央未參與定稿 一邊一國說 游揆事前不清楚脫稿的三點內容」(兩則新聞都塑造了決策混亂與海內外反對的印象)。 我們認為這些出自貴報的報導,很明顯的與事實有一些落差,這些落差,在上面我們也有簡述。貴報的立場我們願意充分的尊重,但是報導上的取材與落標,若與事實狀態有落差,以一般常識看來,貴報應把立場留在社論之中表態。 貴報處理新聞的不洽當,還有一次暴露在涂醒哲署長的「烏龍舔耳案」一事。當時貴報極盡打擊能事,引用各種不詳管道的說法,批評涂署長品德不佳、為人好色。結果真相大白後,貴報雖以一版澄清烏龍事件,但顯然沒有對過去對涂署長的不具名指控道歉,過去耳語攻勢對涂署長形象造成的傷害,似乎無法因為針對案件烏龍的翻案報導而得到彌補。 最近一次貴報使用不恰當的媒體暴力,則是針對新聞局針對平面與廣電媒體的評鑑而起。貴報並未區分新聞局的評鑑將平面媒體與廣電媒體分開,也沒有要對平面媒體記點。貴報並抹黑了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對新聞評鑑的努力與經驗,用綁標之類的語辭對該基金會進行負面報導,待幾位基金會學者投書,貴報又將之刪除大部,導致當時所有有見地的評論都遭致貴報與對手報《聯合報》封殺,只能在網路上公開。 前幾日,SARS疫情在台灣發生,貴報的對手報《聯合報》有一次未經詳察的錯誤報導,貴報與同盟《中天新聞》對之的批評針針見血,大快人心。怎麼不料幾天,貴報先匪夷所思的以頭條討論陳水扁先生的口罩問題,接著又未經查證提早一天報導高雄長庚醫院林永祥醫師過世的消息。雖然貴報已經在晚報與今日的早報上道歉,但貴報似乎也沒有打算針對處理該新聞的記者和編輯進行適當的責任要求。另一方面,貴報反而大幅報導昨晚過世的和平醫院另一位林醫師,這樣做,是否會引起讀者的誤解,就像早先媒體評鑑被貴報指為媒體控制,廣電媒體記點制度被貴報呈現的報導模糊成對所有媒體的記點吊照?我們要痛心的說,這樣未經查證或者明顯會誤導讀者的報導方式,不幸與貴報之前批評對手《聯合報》的言語句句相符。 到目前為止,貴報對於多次立場搖擺卻批評對手《蘋果日報》沒有新聞倫理的堅持有何解釋?貴報對於多次以模稜兩可的方式錯誤引導新聞事件有何解釋?貴報對於因為未經查證的錯誤報導而引起的傷害要如何彌補?這樣狀況何以接二連三的發生?這些編輯與記者又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我們希望貴報作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能夠如自己的宣傳所說,負起該負的社會責任,對貴報一連串錯誤報導引起的社會傷痕盡一份責任,免於被譏光說不練之境。 敬祝 安康 撰述人:
|